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22 -> 网络普法 与宁同行 -> 以案释法
网信说法以案释法 | 宁夏一学生因“免费游戏皮肤”陷阱被骗3.2万元
2025-09-10 11:11:18   
2025-09-10 11:11:18    来源:平安宁夏

  开学季来临,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。近日,宁夏一名学生王某因轻信“免费领取游戏皮肤”的谎言,在骗子的诱导下转账操作,最终被骗3.2万元。这起案件再次为公众敲响反诈警钟,提醒大家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,务必提高警惕,守护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。

  据警方调查,王某在玩游戏时结识一名“好友”,对方通过社交平台小红书联系他,声称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,并发送链接要求其联系客服领取。王某添加对方提供的快手账号后,对方谎称因他使用“未成年人游戏账号”导致公司账户被扣6万元,要求其配合操作“追回资金”,否则将从其父母银行卡中扣款。在恐吓与诱导下,王某下载了“腾讯会议”APP并开启屏幕共享,按照对方指示操作手机转账,最终导致3.2万元被骗。

  无独有偶,另一名群众李某某也遭遇了类似骗局。他接到自称教育机构退费工作人员的电话,对方添加其微信后发送链接,要求联系客服办理退费。李某某被诱导下载“GFIG”APP注册登录,平台客服声称需充值完成“清退任务”才能领取退款。在“修复任务”的借口下,李某某多次转账后无法提现,共被骗1.2万元。

  【网信说法】

  这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法如出一辙。骗子首先以“免费福利”或“退费”为诱饵,吸引受害者上钩;随后冒充客服或工作人员,制造紧张氛围,如“扣款”“追究责任”等;接着诱导受害者下载远程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,窃取隐私信息;最终以各种借口要求转账完成诈骗。

  针对此类案件,警方紧急提醒,务必警惕“免费福利”陷阱。在面对类似诱惑时,一定要保持冷静,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,不点击陌生链接,不下载陌生APP。同时,屏幕共享功能等同于资金共享,切勿随意开启。家长需加强孩子的反诈教育,保管好手机支付密码,防止孩子因缺乏辨别能力而遭受损失。

  网信部门呼吁广大网民,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,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和承诺。在遇到类似情况时,要保持冷静,多方核实信息真伪。同时,建议大家下载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开启预警功能,为自己的网络安全加一道防线。如遇被骗情况,请及时拨打110报警,以便警方能够迅速介入调查,挽回损失。

【编辑】:张海莹
【责任编辑】:张海莹